首页 > 为农服务 > 农业技术 > 正文
抓好当前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
2013-12-13 点击:3511
     当前草莓的生长已进入开花结果期,气温也进入了降温通道。大棚草莓生产上要注意通过通风来调节温度、降低湿度,同时放蜂疏花以提高草莓主产量和品质。随着气温的降低,大棚草莓的病虫发生日趋增多,灰霉病、白粉病、草莓枯萎病、蚜虫等为害逐渐进入高峰期。草莓病虫害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影响食用安全。草莓病虫害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意保温、通风、降湿,杜绝草莓生产地漫灌。及时清理草莓生产园地中病叶、病果等病残体,并集中销毁,减少传染病源。为进一步提高今年草莓生产效益,确保后草莓品质,要求广大莓农切实做好当前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
     草莓灰霉病:在草莓上主要侵害花瓣、花蕾、浆果及花果梗,还可侵害叶及叶柄。在已着色的浆果上,初期病斑淡褐色水烫状,以后迅速扩展并长出灰白色毛状菌丝,变灰褐色并在顶端长出灰色粉状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最终整个浆果软腐;青果受害、如环境干燥、病果干腐形成暗褐色僵果;花瓣、花蕾及花柄发病均变暗褐色并沿花果柄迅速蔓延,病部迅速枯死,湿度大时迅速腐烂并长出菌丝及霉层;叶及叶柄病斑变褐无定形。干时褐色干腐,湿润时迅速腐烂并长出霉层。在温度1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大棚中一般从12月至翌年4月易发病。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病菌从花瓣、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菌核、菌丝、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防治方法综合防治应从加强栽培管理入手。①增施有机肥,适施氮、磷、钾,控制氮肥施用量;②不要栽植过密,将密度控制在8000株/667m2以内,以利通风透光,进行地膜覆盖以防止果实,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并要经常通风;③加强清园,及时摘除老枝叶果与感病花序、病果;④喷药防治,抓好早期预防。以防为主,药剂可选用“一熏灵”烟薰剂熏蒸防治,每只标准棚每次3枚,夜间熏蒸,连续3―4次,每次间隔7天;也可选用40%嘧霉胺1000-15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1000-1500倍液,或50%的腐霉利800-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1000-1500倍液等进行防治。一般每7~10天喷药一次,共2~4次,注意交替用药。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草莓白粉病:主要侵害叶片、果实和果梗,叶柄和匍匐茎很少受害;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受害,花瓣呈紫红色,不能开放,或不能正常开放,幼果呈瘦长形,不能正常膨大,有时干枯;青果受害则抑制浆果膨大,使之失去光泽并硬化,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果实停止肥大,着色缓慢并丧失商品价值,严重影响浆果质量。病菌在病部先长出白色菌丝,然后长出白色至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以子实体或菌丝体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病菌侵染适温为15~25℃,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情况下不能发芽。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在晴天午后大量飞散传播。该病尤其在大棚内发病严重。防治方法①采用抗病品种。②冬季清园,烧毁病叶。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③防止偏施氮肥,控制徒长,注意通风换气,雨后及时防止过湿。④药剂防治:把握在发病初期及时药剂防治。硫磺熏蒸防病技术:在棚内每100m2安装一台熏蒸器,熏蒸器内盛20g含量99%的硫磺粉,在傍晚大棚盖帘后开始加热熏蒸。隔日1次,每次4小时,其间注意观察,硫磺粉不足时再补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间距地面1.5米处,为防止硫磺气体硬化棚膜,可在熏蒸器上方1米处设置一伞状废膜用于保护大棚膜。此种方法对蜜蜂无害,但熏蒸器温度不可超过280℃,以免二氧化硫或亚硫酸对草莓产生药害,如果棚内夜间温度超过 20℃时要酌减药量。发病初期选用99.1%矿物油乳油300倍液,或50%醚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或62.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或5%腈菌唑1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进行防治。每7~10天用药一次,多种药可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性。也可用“一薰灵”烟薰剂熏蒸防治,每只标准棚(6米x30米)每次3枚,夜间熏蒸,连续3―4次,每次间隔7天。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草莓枯萎病:红心病、褐心病,草莓的主要病害,老产区发病偏重。是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有时外观上显不出有异常现象,呈矮化萎缩状,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全株萎蔫或枯死。检视根部可见根系开始都由幼根先端或中部变成褐色或黑褐色而腐烂,后中柱变红褐色腐朽,既而扩展到根颈,病株易拔起。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厘米长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髓部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选无病地育苗,草莓田要实行4年以上轮作。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尽可能覆盖地膜,有利于提高地温减少发病。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②进行土壤消毒。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氯化苦土壤熏蒸、穴注或滴灌。也可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植株全部挖除干净后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后在炎热高温季节地面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20—30天,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到50℃左右,起到土壤消毒作用。③及时挖除病株,并开始发病时,每隔10天左右,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58%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浇灌。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蚜虫:主要危害草莓叶、花、心叶,不仅吸取汁液,使其生长受阻,更大的危害是传播草莓病毒病。防治方法:在点片发生期选用0.3%印栋素乳油10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或5%啶虫咪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除了做好上述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外,当前草莓生产还要做好大棚膜敞闭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通风降湿,尤其是施肥水后遇阴天时,应及时开棚,避免发生氨气等有害气体危害。还要注意草莓平衡施肥防治生理性病害。在开花结果期要求适当补充一些磷肥、钾肥、硼肥和钙肥等。磷能促进花芽形成和生根,硼可促进花粉发育与授粉。如草莓缺钙多出现在开花前现蕾时,新叶端部及叶缘变褐呈灼伤状或干枯,小叶展开后不能正常生长,根系短,不发达,易发生硬果。草莓缺硼时,匍匐蔓发生很慢,根少。花小,授粉和结实率低,果实畸形或呈瘤状、果小种子多,果品质量差。可见缺素对草莓的生长、产量、品质也会发生影响重大。
by1688.com免费入口03091410.sg213.xyz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